交易频率

首先,在交易之前你必须明确每个模型位于交易频谱的哪个频段。以下图为例,股指期货500毫秒级(指行情切片,并非交易频率)的跨期套利属于次高频,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的天花板;题主所谓的中低频统计套利,应该分布在准低频、次低频以及次长仓的部分。频谱不同位置的模型相关性很低,在组合管理时甚至有对冲之效。所以不存在因为高频套利导致中低频机会减少的状况。
link

其次,我们一般从三个维度去考量一个交易模型:
盈利,
风险,
容量。

盈利比较常见的指标是 Annualized Return,风险比较常见的指标是 Maximum Drawdown,也有复合型的比如 Sharpe Ratio,Calmar Ratio,等等。容量则是指该模型所能管理的最大资金规模。在传统的“弱有效市场”假设下,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无法在单一策略中全部满足。所以我们通常会牺牲其一:

你想要盈利高、容量大,则必须承受不小风险,比如动量类,被认为助涨助跌的趋势策略等;
你想要风险低、容量大,则收益率很难上得去,比如机构最流行的期现套利、阿尔法套利等;
你想要盈利高、风险低,则不可能容纳大资金,比如题主所说的高频跨期套利。
举个例子,股指期货早期的市场微观结构非常粗糙,某个高频模型可以管理2000万人民币左右,平均每天的毛利率约为1%,纯利润大概在2~3‰(由于交易次数多,几乎无单日亏损);也就是说,每天可以稳定地套到20万左右的毛利,其中约15万作为手续费上缴交易所,自己留下5万养矿工,养码农,必要时还要养监管层的朋友。但随着争夺套利机会的交易者日渐增多,该模型不仅寿命缩短(平均一个月就需要大修),而且管理规模也锐减到数百万的量级,基本相当于残废的水平。如果我想继续用它来管理2000万的账户,则必须付出收益率大幅下降的代价。这就是之前所说的此消彼长。

按照上述归类标准,中低频统计套利属于盈利高、风险大、容量大的策略类型,与高频套利不在同一个次元。假设单笔胜率同为70%,高频每天交易上千笔,根据大数定律,单日胜率几乎收敛到1;而中低频几天做一笔,遇到价差的结构性变化时难免资金回撤,但赚到一笔的利润胜过高频千笔。

正是对这些利润的追求,保证了股指期货各合约之间的价差不会出现大幅的非理性偏离:
高频消灭微观上的偏离,而中低频消灭宏观上的偏离。
他们各司其职,互相尊重,互不干涉内政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最流行的政治正确,就是高频搞乱了市场,制造了恐慌,必须杀无赦,斩立决。所以题主你如果非要说高频套利太多,导致中低频的机会减少,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对。以上

作者:王不二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3792270/answer/58689716
来源:知乎